當然,如果大家唔介意等政府自己諗做唔做,可以留建制派在議會。
最好的例子,2010年起我及涂謹申等推動在大角咀多條行人天橋加升降機,左仔冷對,其他泛民就...,主因是政府當時指出有鈄道的行人天橋就不會安升降機。左仔唔會反抗政府,連意見都唔會提。
之後做到了,排隊安裝了,左仔就衝出黎扮成功爭取。
如果只完全等政府意旨做事,又何必要多一層人指手劃腳?
區議員又是代表選民,還是河蟹民意呢?
***************************************
區諾軒﹕勇武就請 認真落區參選

建制派把區議會位置當作動員選民投票的籌碼,已經不是秘密。中聯辦每到立法會選舉,便按建制派政黨在每一個區議會選區的影響力劃分責任拉票區,這也是為什麼新成立的建制派政黨不斷收購獨立人士入黨,增加自己在立法會選舉時的影響力。
雖然我們常說雨傘運動要在社區扎根,在區議會選舉開花,但如果參選不為取勝,甚或只學某些政黨,選舉前3個月才落區,只是給建制派機會練兵矣!本來有些區議員肚滿腸肥,自動當選多年,在社區無所事事,街坊動員能力匱乏,但當驚動其人,那套動員系統便有機會在立法會選舉前熱身了,阻止自動當選換來更多人在立法會投票予建制派,值得嗎?
參與政界數年,我最欣賞的,不是政治巨星,反而是很多勤勤懇懇守住社區的民主派地區工作者。當中付出的時間和毅力,比一時三刻的勇武代價更大,有好幾位我相當尊敬的前輩,甚至走到生命最後一刻,仍負隅頑抗。社會運動與社區工作從來是硬幣的兩面,但不代表非黑即白,前者我們做過了,民意流失確是事實;後者講求建立群眾基礎,為政治信念積累本錢,在社會運動和議會陣地角力。
願意委身走這條路的人,本來不多,有很多有心人有意落區,應該高興。要做,請盡全力做。選走一個保皇黨,一定比689承諾普選容易。一日不開票箱,一日不知鹿死誰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