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星期二

李偉峰批評 康文署公園入口缺「摸讀平面圖」 康文署帶頭歧視視障人士

正常使用康文署設施必灼傷
觸感地圖、兒童滑梯、太極手柄如煎鍋
公園入口缺「摸讀平面圖」 康文署帶頭歧視視障人士
新聞稿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和社區主任李偉峰在本年8月初,分別到九龍西多個公園,就市民常用的設施進行表面溫度調查,發現多項設施的表面溫度高於攝氏40度以上(最高紀錄為攝氏82.1度,在洗衣街花園遊樂場內的地墊量度到),希望當局正視這問題,考慮加設噴霧風扇;增設遮蔭設施及種植大型樹木。
調查主要是在早上11時至下午2時進行,並選取其中三個地點在晚上再進行調查,以作對比。選取地點方面,包括沿海的海濱長廊,以及樓宇林立的地區等。調查結果顯示,多項設施的表面溫度超過攝氏45度,其中包括:
1. 給視障人士使用的觸感地圖「摸讀平面圖」,視障人士需使用指尖或手掌觸摸地圖,才能獲知園內設施分佈;
2. 兒童遊樂設施的樓梯、滑梯及地墊部份,更高達攝氏62.9、70.3及82.1度;
3. 長者經常使用的卵石路步行徑,即使在晚上6時沒有陽光的照射之下,溫度亦有攝氏41.1度。
李偉峰認為,市民接觸以上設施時,非常容易灼傷。市民應提醒家中老幼及有需要人士,在使用該些設施時需要特別留意。過去三年傳媒亦不時有報導指,有市民被康文設施所灼傷,惟有關部門至今沒有重視,亦沒認真處理。涂謹申議員認為政府部門官僚僵化,沒有人命傷亡便不作處理,又或任由設施浪費無人用。
就此,涂謹申議員及李偉峰對康文署有以下建議,促請當局正視,同時減少因過熱而阻礙市民使用,變相浪費資源。建議如下:
1) 設置噴霧風扇,當公園內溫度計超過某個溫度時,噴霧風扇可自動開啟,在園內半空噴射水霧,為園區降溫(此設施在本港及內地已有樂園採用);
2) 增加大型樹冠的樹木比例,並增加有蓋座椅數目,及在上蓋種植大葉植物。例子:海輝道花園內被陽光直接照射的石椅表面溫度高達攝氏57.7度時,在樹蔭下的石椅表面溫度只是攝氏20.7度,涂謹申認為當局應研究公園內如增加大型樹木,對 公園內的溫度變化有何影響;
3) 要求承辦商改用有隔熱功能的部件;
4) 在園內增加溫度計,方便市民參考;
5) 就「摸讀平面圖」的物料,現時大多是金屬板做底,配以塑膠。惟金屬板及塑膠經太陽照射後會燙手,當局可否考慮用其他物料取代金屬板及該批塑膠。如不能,可否考慮於圖版上加設遮蔭設施。
另外,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九龍公園沒有設置「摸讀平面圖」供視障人士使用,該批人士無法安全地自行進出公園,涉嫌違反香港法例487章《殘疾歧視條例》第25條,條例列明如未能為殘疾人士提供適當通道,進入一些任何公眾人士或部分公眾人士有權或獲許進入或使用的地方,或拒絕提供適當設施予殘疾人士,便屬歧視,一律予以禁止。有九龍半島「市肺」之稱的九龍公園竟沒有設置「摸讀平面圖」,在講平等的香港來說,實在是匪夷所思!
九龍公園園內有不少供市民使用的設施,市民必須進入園區後才能到達,故此九龍公園應在不同的入口設置無障礙設施,以方便不同人士的需要。事實上,九龍公園不是完全沒有無障礙設施,當局已在彌敦道近尖沙咀警署的入口設有鈄道及視障人士引路徑等無障礙設施,惟這個入口沒有設置「摸讀平面圖」。當局對視障人士的基本需要是「不為」,而非「不能」!
康文署早於2011年4月推行,為轄下場地∕建築物提供更佳無障礙環境的無障礙統籌經理和無障礙主任計劃,對計劃的成效為何,李偉峰深表懷疑。當局向無障礙統籌經理和無障礙主任提供的訓練及支援內容為何?康文署屬下尚有多少個場所仍然未達到無障礙環境?請當局向市民交代,並審視無障礙設施。
立法會議員 涂謹申
社區主任 李偉峰
2015年8月25日

2015年8月20日星期四

明起境外來電顯示加入「+」號防電話騙案

明起境外來電顯示加入「+」號防電話騙案
2015-08-20 HKT 18:42

通訊辦公布,明日起電話營辦商會在流動電話的來電顯示中,加入特定的「+」號,協助市民識別,模仿本地八位數字電話號碼但源自香港境外的來電。

通訊辦表示,留意到涉及騙徒通過更改來電顯示、偽造來電者身分的電話騙案數目,近日顯著上升,「+」號將作為所有源自境外來電的字頭。

通訊辦表示,市民如接到這類來電,應提防來電者可能使用偽冒身分,保持警覺,慎防電話騙案。
_
除了香港電訊、和記電話,將分兩階段實施這項措施外,其餘電話營辦商明日會全面實施有關安排。

2015年8月13日星期四

鉛水風波:元州彩福兩邨中招 32水樣本超標

再有2條屋邨的水辦被驗出含鉛量超出世衞標準,分別是元州邨及彩福邨,其中政府在元州邨第2期及第4期,抽取135個樣本,結果有19個樣本超標;至於彩福邨的90個樣本中,有13個樣本超標。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50813/bkn-20150813162311481-0813_00822_001.html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150813&s=10793096&a=54083539

2015年8月11日星期二

【網上論壇】港府削長者生存權利

【網上論壇】港府削長者生存權利 (民主黨油尖旺社區主任 李偉峰)

天水圍公屋邨早前發生慘劇,一名60多歲的女婿猝死後,行動不便的外父亦因不懂向外求助而餓死。事件顯示本港獨居長者政策存有缺陷,導致常有長者乏人照顧而失救猝死。

過去香港一向依賴社會福利署和非牟利組織去提供長者關懷服務,例如派飯和清潔等等。但有些長者怕添麻煩而不主動求助,而且人力資源往往僧多粥少,長者服務輪候冊已超過4,000名長者等候,每人要等待7至8個月才能獲得照顧,社福機構並無足夠人手應付,現行制度實在難以確保獨居長者安居。因此面對30年後長者佔本港總人口由現時13%提升至30%,我們更應善用科技照料獨居長者,減少悲劇發生。

和本港人口結構相近的新加坡,在建造新組屋時引入智能科技Smart Elderly Alert System,透過儀器記錄獨居長者在家中的日常活動規律,如偵測到長者有異常狀況,如暈倒家中,系統會透過雲端通知其子女或安老機構施以救援,避免長者失救致死。

其實,如本港理工大學早於2007年已成功研發上述智能系統,但政府沒有在公營房屋內採納。涂謹申議員於本年4月在立法會提出質詢,問會否在新建公屋引入該系統,可惜政府故步自封地回覆現行平安鐘已可解決問題,並着理大自行申請資助推銷其產品。實際上兩者功能不盡相同,平安鐘是需要長者自行按動求救,智能系統則在長者失去自救能力時自動向外界發出求助訊號。反觀新加坡政府,由建屋發展局在新組屋引入智能系統,造福市民。可見香港政府思維僵化,缺乏創新,漠視生命為先的人性表現才是問題所在。

過去房屋署也曾聯同理工大學在深水埗榮昌邨和新蒲崗試驗減音措施,成功減低噪音後更把設計應用到其他鄰近公路的公務單位。房屋署可以仿效上次經驗,何不在新建造公屋邨推行先行計劃,在部份一人單位引入系統進行試驗,借助公共資源令安老科技得以推廣。倘若試驗成功,系統不但可向其他市民推廣,亦能減輕現時社福機構的負擔。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150811&s=6996647&a=5407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