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海難事件]公開調查報告 讓家屬及公眾更立體了解事件

公開調查報告 讓家屬及公眾更立體了解事件
才是負責任的政府
李偉峰

A16 | Emily | 聞風筆動 | By 李先知 | 2014-04-22
南丫海難調查張炳良又一考驗
⋯⋯
電視新聞近日不斷播放韓國沉船海難死傷枕藉的畫面,不禁讓人想起一年半前南丫島海難事故,事件經歷公開聆訊、運房局內部調查、刑事調查等程序, 「醜婦終須見家翁」,運房局已大致完成內部調查,周四將約見死難者家屬交代結果。運房局長張炳良要面對兩難局面:如果政府以私隱為由,隱沒涉案疏忽官員資料,便會失信於家屬;如果毫無保留開誠布公,又難以向公務員交代。這一回,又是張炳良政治能量的考驗。
掌管運輸範疇的張炳良近期可說是「犯太歲」,早前在公布港鐵高鐵工程延誤一事時,拋出一句「非常驚訝、意外和失望」回應,以說明自己事前不知情,換來的卻是更多的「驚訝」的評論。剛在高鐵一役受批評,本周又有一個「炸彈」要拆解,就是如何向海難家屬及公眾交代海難調查。
2012 年10 月1 日晚上發生的海難事故,導致39 人罹難,政府在同年12 月委任倫明高任主席的獨立調查委員會聆訊,委員會於2013 年4 月公布調查報告,揭出造成大量傷亡的原因,其中發現沉沒的「南丫四號」圖則與船身結構不符,直指船沒裝上稱為「水密門」的裝置,質疑由設計、建造及驗船過程,幾乎每個階段都接二連三有人犯錯。調查報告引起社會嘩然,家屬亦質疑負責驗船的海事處人員有疏忽。為平息疑慮,政府隨即公布海事處會內部調查事件,並聲言如證實有人失職,會進行公務員紀律聆訊。
據了解,張炳良周四約見死者家屬講解調查報告,張炳良的難處是應否全面公開資料,包括被指疏忽人員的名單及職位,該局遂向律政司諮詢意見,查問應否刪去部分字眼,或涉及紀律處分及刑事調查人員的資料。
有死難者家屬就稱,事件一拖再拖,已折騰一年半,不少人早感不滿、鼓譟及憤怒,他們雖然對政府報告期望不大,但也期望能公開全部資料,讓他們知道真相。有家屬反問, 「死難者不及高官私隱值錢?公眾利益應凌駕官員私隱!」不過,該家屬也明瞭,一旦事件涉及刑事調查,張炳良也不得不依規矩辦事,未必能在法庭聆訊前公開審訊資料。
協助家屬的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就指出,如果報告內容只引發其後的公務員紀律聆訊,運房局便應公布所有涉案人的資料,因為公務員聆訊由專業人員負責,假設審訊人員是專業的,並會聽取被指控一方意見,不會受公眾意見左右。
至於運房局能否以刑事調查為由拒公布疏忽的公職人員資料,涂謹申舉出兩種情况。他指若警方目前只是就涉事人進行調查,包括是否有人驗船造假,因未進入司法程序,也不知會否檢控,而在此情况下,政府應公開資料。不過,如果警方在周四前向失職人員提出刑事拘捕或檢控,為免影響將來陪審團對案件的判決及公正性,運房局有較大理據不公開涉案人資料。
無論如何,在是否公開資料的問題上,張炳良要聽律政司的意見下判斷,最終若受到公眾質疑,張炳良也要承受政治責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