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域談判深圳不積極轉積極的背後
機場第三跑道系統醞釀多年,上周終獲行政會議拍板通過,但民間反對三跑的聲音天天不絕,本來環保團體和前天文台長林超英等的反對聲音殺傷力不大,但當兩個前民航署長接力一唱一和之時,據聞港府高層開始聞到「焦味」,政府高層更將幫忙呼籲市民支持,不要讓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孤身應戰。就空域限制的質疑,本報綜合知情人士消息,得悉早階段深圳的確不願與香港分享空域,然而在中央一聲令下已轉變了態度,加上開放空域是港深互惠互利的,深圳不單無損失反而有得益,已變得積極,相信日後的討論會更順利。社會上爭議最大是空域限制能否如期在2020 年解決,一名知情人士指出,張炳良提出的2007 年空域協調方案,早已計算了香港三跑所需的空域使用量,即2030 年能達到每小時102 班容量,因此香港建三跑屬中央支持的決定。該知情人士稱,過去一段時間,深圳機場有意與港機場競爭,的確令空域談判進度緩慢落後,不過,2009 年國務院核准「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粵港在領導人見證下簽署,深圳的態度已有所轉變。
協議訂明,完善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等五大機場聯席會議機制,對5 區機場定位,明言「支持香港機場鞏固國際航空中心地位,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建成我國門戶複合型航空樞紐,深圳機場成為大型骨幹機場」,即協議已拍板廣州和香港為主、深圳為副的格局,此後深圳在推動空域合作上已變回積極。
知情人士稱,三地協議是2020 年取消珠三角地區空域限制,建立包括香港、澳門、深圳及珠海各機場在內的「南珠三角終端區」,屆時航機由粵港共同管理。知情人士稱,打破「空牆」對深圳機場增加容量有利無害,因此民間團體和學者指深圳為與港競爭將採取不合作態度的說法,難以成立。
另一知情人士進一步解釋,前民航處長林光宇對空域的質疑,其實並不是以專業判斷認定港深空域協調不可行,只是深圳未必理會香港要求而已,相反,在珠三角協調下,香港空域的擴大不會削減深圳的空域容量,反而深圳的容量亦會增加,因此,深圳不會抗拒協調。其實,張炳良昨日在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上,已明言了這點。
另外,對於三跑項目的整體經濟利益,根據立法會文件,工程在2012 至2061 年間,可為香港帶來4550 億元經濟效益,如果單計機管局的內部回報率,機管局消息向筆者稱,若按照上調機場收費及徵收180 元機場建設費的原方案,項目的內部回報率(IRR)是「高單位數」,即大過5%,高於其他基建,但由於機場建設費會下調,減少了機管局收入,因此IRR 相應下調,但仍會是正回報,即對機管局來說,即使投資逾千億元,這也是一門有賺無蝕的生意,而不是倒錢落海的「大白象」工程。隨着三跑啟用,未來機管局向政府的派息亦會大增,回饋庫房。
官場中人說,無論空域限制和內部回報率,政府和機管局現時似有口難言,原因是前者涉及內地政策,後者則要重新計數,但不排除日後會一一明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